今年幾時迎財神 官方正品五路財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一一一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說法一:
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dāng)作財神來祭把。后蔡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dāng)時宋朝的國姓為趙,玄字為"嵐"字的一個組成部分,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
說法二:
"財神"何許人也?根據(jù)《封神榜》所載,財神姓趙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因助紂攻打武王,死后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并統(tǒng)領(lǐng)"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部下。他們的職責(zé)都與財有關(guān)。道教供奉的財神,也是趙公明。根據(jù)道教傳說,趙公明本為終南山人,自秦時就隱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為"正一玄壇元帥",簡稱"趙玄壇"。舊時財神廟和各家各戶所供的財神,其尊容頗兇,烏面濃須,怒睜圓眼,頭戴鐵冠,一手執(zhí)鋼鞭,一手捧元寶,身下還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壇"之稱。傳說這位趙公元帥職掌除瘟翦虐,驅(qū)病禳災(zāi)。凡有冤抑難伸,他會主持公道;人們買賣求財,他可以使之獲利。他原先的職分并不是專職的財神,但能使人獲利,別無他人可以代替,民間便把他看作財神了。過去,財神還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財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財神。文武之道雖不同,卻都各有財可發(fā)。
初五接財神,趙玄壇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壇面似鍋底,手執(zhí)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guān)圣帝君的說法。
五顯財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興婪源一帶。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后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
"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jīng)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財帛星君臉白發(fā)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jié)必懸掛此圖于正廳,祈求財運、福運。
"武財神"關(guān)圣帝君即關(guān)羽關(guān)云長。傳說關(guān)云長管過兵馬站,長于算數(shù),發(fā)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guān)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guān)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
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guān)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guān)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guān)圣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農(nóng)歷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xí)俗,盛行于明清民國,迄今猶流傳民間,唯"財神"即所謂趙公元帥,據(jù)說早在殷商時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輔佐周武王伐紂,他跑下終南山管閑事,站在商紂一邊對抗義師,不幸陣亡,一道游魂被敕封為專管迎福納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員小神供其使喚調(diào)遣。沾光于這套招財進寶的班底,趙公元帥便成了盼望發(fā)財者崇仰祀奉的對象?;蛑^其性懶而散淡,一年中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龍虎玄壇一次,而且是隨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趕早鳴放鞭炮,焚香獻牲,抑在前頭迎接他。不過也有人打聽到這位尊神在生日是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二日,因此并不去軋初五的鬧猛,而是改在"財神誕日"悄悄備辦盛祭,指望他從后門溜進來享用。我們現(xiàn)在常能看到一些商家食肆在鋪面店堂里置有或大或小的"財神龕",平日電子香燭火高低明滅,忽于此日悄悄地擺上了四菜一湯,便是已經(jīng)掌握信息的明證了。
財神只有一個,加上四員下屬也只湊成了一個巴掌之?dāng)?shù),想發(fā)財?shù)娜藚s有那么多,供不應(yīng)求是明擺的,于是便有人主動出頭,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導(dǎo)致出一幅新的風(fēng)俗畫--"送財神"每逢初五之日,貧民乞丐三五結(jié)伙,戴起面具,扮成財神班底,號稱"送財神",也叫"跳財神"。主人例須當(dāng)場送上錢幣酬謝,否則便在你家門口或店鋪前鬧個不停,徒惹圍觀者哂笑,倒不如破費一點,快把這班"活財神"送走完事。窮光蛋扮活財神,搶財神變送財神,這出充滿諷刺意味的街頭鬧劇,倒也稀里糊涂的迎財神習(xí)俗增添了不少額外的情趣。近年來結(jié)伙跳躍的"送財神"景象已經(jīng)不見,起而代之的是單獨行動--不聲不響走到門前,拿張背面有不干膠的紅紙財神像往門板上一貼,隨即伸手討錢,正見得時進俗易、推陳出新哩。
據(jù)說,財神爺是有錢人家供奉的,沒錢的人供奉是不會顯靈的。民間流傳有"財神菩薩休妻"的故事:從前,財神廟財神身邊總有一位端莊美麗的財神娘娘陪伴。后來這位善良的女菩薩突然不知去向,原來她被財神爺給休掉了。財神爺為什么要休妻呢?這要從一個乞丐說起。有個討飯的叫化子窮得無路可走,討飯路過一座古廟。進廟后,他什么菩薩都不拜,單摸到財神爺像前,倒頭便拜,口里祈求財神爺賜財。趙公元帥見是一個叫化子,心想連香燭都舍了得點,還來求財?天下那么多窮叫化子,我能接濟得過來嗎?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認(rèn)為財神總會救濟窮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財何用?便不住地拜。這時,財神娘娘動了惻隱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財神夫君,勸他發(fā)善心給這叫化子一點施舍??韶斏駹敳焕聿?,打了兩個哈欠又閉上了眼睛。雖然是財神娘娘,可財權(quán)在夫君手上,夫君不點頭,怎么好將錢賜給叫化子呢?娘娘無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環(huán),扔給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龕上擲下一物,一見是一副金耳環(huán),知道是財神所賜,急忙磕頭,連呼"叩謝財神菩薩"。財神爺睜眼一看,發(fā)覺娘娘竟將自己當(dāng)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給了窮叫化子,氣得大發(fā)雷霆,將財神娘娘趕下了佛龕。自此以后,數(shù)百年來就再也沒有一個窮人是拜了財神而發(fā)財?shù)摹?/p>
民間還傳說,財神即為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dāng)時東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神。
正月初五。
財神節(jié),是漢族、土族等地民間祭祀財神的節(jié)日。為農(nóng)歷七月廿二,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七月廿二是財帛星君的成道日。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jié),
這一天有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習(xí)俗,所以逢年農(nóng)歷正月初五及七月廿二便是祭祀財神爺?shù)娜兆印C耖g通常以放鞭炮、掛燈籠、燒香、送紙錢等形式以祈來年財源廣進。
在傳統(tǒng)中大年初幾迎財神,正月初幾迎財神
我國民眾的過年時有一項接財神的習(xí)俗。一般在正月初二清晨或者在初五清晨燃放鞭炮,以示迎接財神。
一般說來迎財神在北方比較重視,而北方習(xí)慣在大年初二的早上迎接財神。而閩南、臺灣各地則習(xí)慣在大年初五財神誕辰迎財神。
傳說財神的生日在每年的正月初五,因此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春節(jié)為什么要迎財神迎財神是春節(jié)期間的漢族傳統(tǒng)民俗活動。在臺灣地區(qū)叫做炸邯鄲爺,邯鄲爺就是指的趙公明。財神在是一個晚出的神。人長期處於農(nóng)耕社會,對於財富的追求比較淡薄,所以長期以來財神的觀念不明確,財富的職司被賦於許多神靈,甚至於可以說是一切神靈。大約在宋代或稍早的時候,過年即今天或稱為春節(jié)的習(xí)俗中出現(xiàn)了請祿馬和財馬。馬,就是神馬,即繪著某種神像的紙。
古代重祿,因為得功名獲官職,便有固定的俸祿,所以財富也包括在祿中,現(xiàn)在財與祿同出現(xiàn)在民俗中,說明人對財?shù)闹匾曢_始上升。財馬,也就是財神的象徵。到了明代,財神的職司被固定在某一個或者幾個神的身上。其中最重要的是趙公明、關(guān)公和比干。
趙公明,又稱趙公元帥,他原是道教的護法神之一。據(jù)說他曾在終南山修道,跟隨祖天師張道陵。天師命他看守丹爐,功成之後得封為正一玄壇元帥,又是雷部元帥之一,所以常被稱為趙玄壇或趙公元帥,因騎黑虎,又稱黑虎玄壇。
他的主要職司是收妖捉鬼,一手拿著金輪,一手拿著鐵索。道書說他是西方金氣的化身,加上手握金輪,在其職司中有使買賣和順得利,以他為主將的法事稱為金輪如意大法,所以被民間當(dāng)成財神。他的生日是正月初二,該日天尚沒有亮,便家家戶戶放起鞭炮,想早點將財神接到家。明代商家習(xí)慣供關(guān)公,本來是要以他的正義、正氣團結(jié)同行或者同鄉(xiāng),但以其能夠佑護商家,所以也被當(dāng)作財神。
關(guān)公和趙公都是武將,所以被稱為武財神;與他們對應(yīng)的另一個財神是比干(商朝時的宰相),被稱為文財神。江南地方,又有年初五接路頭神的習(xí)俗,他們也被稱為財神,其來源則不易考證清楚,大抵是民間信仰,難以查究。不過初五接路頭的習(xí)俗於敬財神的方式、時間,卻大有影響。一般商店除夕做完生意便放年假,至初五接過財神,才開門營業(yè),稱為開頭盤。這樣,接財神的時間便有正月初二和初五兩個時間,至於某地固定在哪一次,則各地各行其俗。
明代,有西亞一帶的富商常來貿(mào)易,也許有過西亞GJ來朝貢的情況。當(dāng)時習(xí)慣稱哪些地方來者為「回回」,因其多信回教即伊斯蘭教,入之后,穆斯林又以善於經(jīng)商聞名于世,所以有傳說,趙公元帥是回族,對他的祭祀不可用豬肉,唯以牛肉當(dāng)之。
春節(jié)迎財神怎么做在北方,人們習(xí)慣在大年初二迎財神。通常在清晨的時候,需要燃放鞭炮,以示迎接財神,注意時間不宜過晚。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fā)大財。
現(xiàn)在各地也有不少地方會在大年初五這天舉辦迎財神活動,異常熱鬧。大家也可以去參與活動,沾沾財神的財氣。
另外,還可以準(zhǔn)備以下物品供奉財神:
1、五色水果(代表五路財神)如:蘋果、橘子、蟠桃、火龍果、紅棗
2、茶三杯(茶葉炮制)
3、鮮花(百合、菊花、康乃馨)4、糖果(花生、糖果、糕點)5、香9支,蠟燭1對、元寶(紙錢)等燒香用品